在新疆这片美丽而多情的热土上,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已如绿荫般形成。“以精神文明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并产生着无穷的力量。
在吐哈盆地,“瓜王”沙吾提·热介甫的身世被传为佳话。他的老家在四川南充,父母都是汉族。1965年,他12岁,因家中遭遇不幸,一个人流落到新疆,被鄯善县农机厂维吾尔族厂长热介甫·吐买尔收留认作干儿子,并给他起了沙吾提·热介甫这个维吾尔族名字。热介甫视沙吾提为己出,安排他学习修水泵和无线电修理,并于1974年为他操办婚事,妻子是一位美丽端庄的维吾尔族姑娘。1991年,沙吾提改行种瓜,每年承包瓜地200亩以上,生活过得殷实、富足,时常看望父亲热介甫,父子亲情重如山。
沙吾提·热介甫的故事只是新疆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新疆47个民族的居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各民族之间互交朋友、互学语言、团结互助,创造出了各族干部、群众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的良好社会氛围,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以民族团结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的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和田县卡其村的群众对此深有体会。几年前,这里的维吾尔族乡亲像接亲戚一样把20户汉族农民请进村,让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汉族农民个个有一手种菜的好技术,先后建起80个蔬菜大棚,向维吾尔族农民手把手地传播种菜技术。转眼间,卡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每户菜农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今春,腰兜渐鼓的维吾尔族农民又帮助汉族兄弟发展葡萄种植业,30个劳力自发地为汉族兄弟搭起1000多个葡萄架。像卡其村群众一样,在天山南北,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他们思稳定,求发展,盼富强。
疏附县帕哈太克里乡的维吾尔族乡亲曾先后接到毛泽东主席和江泽民总书记的亲笔回信,乡亲们以此为动力,以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乡,目前人均纯收入达1531元,有21户农民购买了小轿车,12户农民有了运输大卡车,262户农民购买了农用机械及小四轮运输车,342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全乡柏油路通到农户家门口,户户住上了砖木结构的新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还建立了乡、村、组三级合作医疗网络。这里的维吾尔族乡亲深有感触地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们认准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维吾尔族人民的今天。我们决心世世代代跟共产党走,子子孙孙维护民族团结,把可爱的家乡建设得更可爱。
这发自肺腑的语言,代表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的孔雀河畔,悄然崛起一座绿树掩映、碧水环绕的城市——库尔勒,以库尔勒香梨名世。在这里,有“英模人物一条街”、“法制教育一条街”、“名人名言一条街”、“健康教育一条街”、“精神文明一条街”、“诚信商店一条街”。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奔驰着一辆辆挂着“爱心车”、“优质服务车”、“民族团结示范车”、“卫生示范车”标志的出租车、公交车。市属机关开展“十佳公仆”评比活动,市民开展“千优百佳十杰公民”评选和“我为梨城添光彩”活动,城乡居民家庭开展创建“十佳五好文明家庭”活动,企业评选“文明职工”,学校开展“十佳园丁”和“十佳儿童”评选活动,“窗口”行业开展“行风万人评”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同库尔勒市一样,新疆各地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对公民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传统美德教育,新时期创业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普法教育等,开办各类文明学校1万余所,全社会受教育面积达90%以上。以培育宣传先进典型为导向,增强发展后劲。全自治区涌现出1.8万个三级文明单位,吴登云、郑炎甫等一批先进人物名扬全国,418万个农牧区十星级文明户遍布全疆。
“边疆文化长廊”、“万村书库”和“百县乡宣传文化工程”建设等一批文化活动中心在农牧区兴建,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喀什地区2390个自然村和街道居委会中有2100个建有文化室;玛纳斯县村村建起了高规格的宣传文化中心;博乐市三乡两镇两个国营牧场138个村队,个个建立健全了文化室。
各地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实施“得民心工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田地区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喀什、克州等地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自治区组织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近期已完成。这些实事解决了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地处偏僻的裕民县,昔日“一条街,一盏灯;灯不明,路不平;晴天灰尘随风舞,雨天泥泞路难行”,从199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领导4.5万裕民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全县新修防渗渠485公里,相当于从裕民县到首府乌鲁木齐的路程;新植树3.7万亩,如果按4米宽的林带计算,那就是一条长达60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农牧民生活蒸蒸日上。
奎屯,新疆皇冠——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一座崛起于戈壁荒漠、颇具现代色彩的绿洲新城。按照建设具有现代气息、布局合理、风格独特、功能齐全、有超前意识的现代化城市要求,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硬环境建设力求达到这样的目标:让道路宽起来、让荒地绿起来、让公园多起来、让城市美起来。1996年以来,街道绿化改造累计达83公顷,更换各类树种5600多株,全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7%;建成各类绿地43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2%,人均公共绿地10.53平方米。基本实现了乔、灌、草、花相结合,多层次、多类型的复层绿化格局。走在奎屯市区,无处不见树,无处不飞花,无处不成绿,这座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俨然像个大花园。
奎屯市的变化,是自治区建设美好城市构想的一个丰硕成果。近几年新疆先后组织了“把垃圾装起来,把马路让出来,让环境美起来”三大战役和十大专项整治,提出了“五个不带入21世纪”目标,即不把泥泞街巷、占道经营、单位内部裸露地面、白色垃圾污染、市场内部的脏乱差现象带入21世纪,大力提高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努力营造舒适、美观、整洁的生活环境。库尔勒市修起了长6.6公里、宽73米的石化大道,两边有园林墙包围的天然绿地。依托这条街,抓秩序、抓卫生、抓绿化,先后开展了绿化长廊一条街、交通秩序一条街、卫生整洁一条街、优质服务一条街等活动。以这些街为龙头,逐渐向面上拓展,最终实现文明社区一片红。
人与环境,形成和谐、互促的关系,文明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人的文明言行又促进了环境的优化。首府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地理条件和人为因素造成大气污染严重。近年来,乌鲁木齐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创建了南湖十里绿街、百亩葡萄园、百亩李子园等代表性的绿色工程,投资建设了4座污水处理厂,采用天然气燃料的公共汽车,拆掉了上千座采暖小锅炉,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老百姓高兴地说,乌鲁木齐的天变蓝了、树变绿了,街变净了,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任何不文明的言行就显得不协调了。
新疆,正向着文明、富裕的新境界迈进。